忙碌了半年,最近我负责的几个项目都陆续投放市场,但从初期的市场反应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强烈,所以我们开启新一轮的迭代,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达到产品的增长。我的过往经验主要集中在技术上,对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Product/Market Fit)”这块相较薄弱,之前都是依靠我合作的增长市场分析师(Growth Marketing Analyst) Tina 来负责。年初我换组之后就失去了依靠,只能向她请教增长的技巧来自己亲自操作。在得到 Tina 的一些建议之外,她还向我推荐了范冰的《增长黑客 (Growth Hacker)》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之后也让我对产品增长方便的概念和策略有了很好得了解,至于我能不能应用到实践中还要等几个月后才能看出效果。
增长黑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能还不到10年时间,它最早是由Sean Ellis提出来,之后被Anrew Chen引用并引起巨大的反响。《增长黑客》这本书主要围绕着最近几年的产品开发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生命周期“AARRR”:Acquisition(获取用户), Activation(激发活跃), Retention(提高存量), Revenue(增加推荐), Referral(传播推荐)。这几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漏斗状来助推产品的发展。
书的结构也很清晰,从第三章到第七章都对应AARRR中的一个阶段。第二章的标题是“创造正确的产品”,当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发现有些地方会在这个模型最前面在加一个A (Awareness),似乎可以勉强对应上,因为只有创造出产品才能被人们所发现。
书中引用了很多的美国和中国的案例,而因为我主要工作在美国,但也很关注国内的新闻,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案例都挺熟悉,也就很容易联想到案例最后已经形成的结果。但是通过书中对案例的讲述并放在对应的章节之中,则让我更明白当时该公司或该部门作出这些操作的最初原因和目的。同时对比书中列举的国内与国外的案例,也能感受到地域差异所形成的方针不同。当然书中也有一些我不曾了解过的产品,但大多这些都是以反面教材出现并最终以失败结果,这些也是宝贵的经验。
此书也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案例过多,只是讲述了一些已经发生的事实,读起来就像是在看故事。总结性的经验话语偏少,也没有太多可以直接拿来操作的建议,感觉是要让读者自己从各种案例中去总结。当然这也正常,因为每个产品都不一样,没法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但横向对比我前阵子看了《Lean Product》,讲的是更广的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也提到了AARRR理论,就讲了比较多可实践的方案。另外也是反面例子太少,如果能更深入的讲讲反例中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如果重新做可以如何改变,对于现在正在犯类似产品增长方面的错误会有更多的帮助。
在看完书之后,我虽然还不清楚对于我在做的产品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增长策略,但是我基本明白了产品增长在产品开发结束后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了一些大概的方向可以回去与组里的一起讨论并执行。
对于一些概念上的疑问,比如Growth(增长)和Marketing(销售)有什么区别,我也做了进一步的搜索研究。似乎网站普遍的观点在于Marketing主要关注在AA上,而Growth则是基于数据分析囊括AARRR全部分,所以更需要在技术,数据,市场,决策等各个方便都有了解和参与。个人感觉Growth的理念对于互联网B2C产品非常适用,因为这些产品更需要基于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习惯分析,而对于面向企业的产品则没有太多优势,毕竟很多产品需求可以直接跟企业交流获得,也容易通过培训来让客户了解产品。
最后结合近几年自己在产品方面的工作经验再来谈谈一些自己的理解,感觉现在产品的开发越来越从“基于市场研究”转向到了“基于数据分析”,而这也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存储价格的降低,使得数据收集变得越来越方便,也让基于数据分析变得可靠。
另外,总体而言很多增长的策略都会基于当时的平台进行的,比如SEO依赖搜索引擎,应用推广通过社交网络和App Store,所以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不同的平台,对于不同的产品也会选择相应的入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要去控制流量入口,比如浏览器、手机,再比如上网卡,区块链。
书中也提到了很多的增长方法方式并没有那么正大光明,从许多案例中也可以感受一二,所以称作“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是非常的贴切。如同常规的黑客分作白帽与黑帽,在产品增长的策略使用上也要注意道德准则。